本文刊載於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2021 年十一月 / 第六期
作者:潘璿安

一段穩定、和諧與健全的師生指導關係,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達成的,而且理想上,雙方都會在其中有所收穫。指導關係對研究所的學生而言更是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專業發展,也攸關他們能否如期取得學位。而對指導教授來說,研究生會是其研究計畫能否持續有所進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實所謂「優良的師生指導關係」(good mentoring relationship)並沒有絕對的定義,指導教授與學生的個性、團隊管理風格,甚至是所身處的機構文化與研究領域,都會影響師生互動的方式。但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策略是通盤適用於各種研究所教育的。本期電子報即彙整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網站的相關資源,整理出一些有助於促進優良師生指導關係的策略,主要是希望對新進的大學教師能有所助益,包括對於該如何與研究生相處能有初步的認知,同時也讓有意進一步促進指導關係的其他教師參考。最重要的是,希望這些策略能讓師生共創優良的指導關係,為教師與研究生的合作研究創造雙贏的局面。
一、協調師生雙方對彼此的期待
- 身為指導教授,您需要設定自己對每位學生的學業表現期待,並將這些期待清楚傳達給學生知道。
- 瞭解每位學生對學業活動的安排與期待,包括他們的修課規劃與預期的畢業時程;如果學生的期待不夠符合現實情形,應該及早提醒他們,並與他們討論和重新規劃。
- 師生對彼此的期待有時會隨著教學情形而改變,因此需要定期重新確認,並於必要時更新。
- 在與學生溝通時,努力讓他們感受到您對他們的信任與友善,以及您的專業風範。
二、識別與尊重學生間的個別差異
- 不妨花些時間去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個性,並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適時調整指導方式(切記,沒有一套指導方式是通盤適用於全部學生的)。
- 瞭解並尊重每位學生在待人處世上的原則與底線,就如同您也會希望他們尊重您的原則與底線。
- 瞭解並尊重每位學生在學業與研究上的個人決定,以及他們為自己設計的生涯規劃。
- 識別出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並在不影響群體利益的情況下,以包容與開放的心胸接納與調適各種文化差異。
三、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
- 定期與學生開會和討論,並藉此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形與研究進度。
- 不輕易缺席或延遲與學生的討論。當與學生交談時,盡量全神貫注,並降低外在的干擾或其他可能打斷這場討論的外部因素(如婉拒臨時的來電)。
- 讓學生能找得到您,包括建立直接的溝通管道,而不是仰賴第三方的居中傳話。
- 針對學生在學業與研究方面的提問,給予具建設性的意見;即使發現自己無法回答他們的問題,也能提供其他的諮詢管道。
- 師生雙方遇到任何問題甚至是衝突時,應該盡量直接討論,共同研商解決辦法,或是請第三方參與協調;千萬不要放任問題存在而不解決。
四、從互動中察覺學生的需求
- 在開學初期,可能有些新生會陷入「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的心理狀態,擔心自己是不是僥倖才考上研究所,或會不會因為能力不足而無法完成學業。身為指導教授,此時您若能展現出對於教學的熱情與樂觀,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持續的鼓勵和支持,對他們來說將至關重要。
- 理解一件事實:只有少部分有需求的學生會主動向您請求幫忙。有許多需要協助的學生,會基於高權關係或其他因素,不敢向您反映自身的困境。因此,您需要善用每一次與學生互動的機會,觀察個別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情緒,並從他們的言語與行為間發掘他們的需要。
五、利用具體的語言鼓勵學生
- 當學生在學業與研究方面有成功的表現時,請不吝給予他們讚美;這對他們在建立信心與完成學位的過程來說,將是無比重要的。
- 善用具體的舉例去評價學生的表現,例如:
你這次的實驗做得很好,尤其與前次相比,你在_______方面有很明顯的進步,而且有留意到_______面向,若下次再著重_______方面會更理想」,而不僅是用籠統的詞彙,例如「很棒,請繼續努力!
六、制定與落實師生合作的原則
- 確保學生對於學術倫理、研究倫理,以及相關規範都有充分的認知。
- 向學生清楚表達您對於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的高標準期待。
- 制定出研究團隊的師生合作指引,並要求所有團隊成員確實遵守。
- 學生對研究有所貢獻時,應該合理表彰他們的貢獻(例如在決定師生合作研究成果的作者排序時,決策過程應該公平且透明)。
七、提供持續的專業教育與支持
- 提供學生在完成學位上所需的資源與機會,例如專業訓練、設備儀器、獎助學金、推薦信,以及實習機會等。
- 鼓勵學生學習新知、嘗試新技術,以擴展他們的專業能力,並在過程中與他們交流學習心得;這是為了他們畢業後能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所做的準備。
- 讓學生知道「失敗」也是有效益的(例如實驗失敗、投稿不成功等),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到一些東西;很多時候,失敗是成功前必經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 確保學生瞭解他們的努力不只是為了達成個人目標,有時也會為特定的研究領域或社會大眾產生珍貴的價值。
- 有些學生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漸漸疏於學業(如工作、家庭等),甚至使得師生關係變得疏離。在這種情況下,您不妨試著放下身段,主動與他們聯繫,傳達您願意與他們交談的心意。
八、重視心理健康
- 適時關懷學生的生理與心理健康。
- 身為指導教授,您也需要管理與調適自己的壓力,並適切關照自己的心理需求。
除了前述策略之外,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研究誠信辦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亦提供指導者能促進研究倫理的五種方法,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已取得授權並重製海報文宣(如下圖),供有需要的教師參考。本文文末的「延伸閱讀」亦列有其他有助於創造和諧指導關係與合作研究的參考文件與資源,歡迎各位教師參閱與使用。

延伸閱讀
-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0)。研究進行時的注意事項〔文件〕。https://ethics.moe.edu.tw/resource/document/
-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0)。指導教授如何確保學生學位論文之誠信〔海報〕。https://ethics.moe.edu.tw/files/resource/poster/poster_09.jpg
-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1)。學位論文:誠信篇〔影片〕。https://youtu.be/GBIAmLcfDbc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d.). Best practices in graduate student advising. https://oge.mit.edu/wp-content/uploads/2020/08/Best-Practices-single.pdf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n.d.). What a good mentor does. https://grad.uw.edu/for-students-and-post-docs/core-programs/mentoring/mentoring-guides-for-students/what-a-good-mentor-does/
- 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d.). 5 Ways supervisors can promote research integrity. https://ori.hhs.gov/sites/default/files/2018-04/2_Supervisor_tips_0.pdf 中文版: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19)。指導者促進研究倫理的五種方法〔海報〕。https://ethics.moe.edu.tw/files/resource/poster/ORI_01.png
- 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d.). 5 Qualities of good research mentors. https://ori.hhs.gov/sites/default/files/2018-09/5%20Qualities%20of%20Good%20Research%20Mentors.pdf
建議引用格式:潘璿安(2021,十一月)。共創優良的師生指導關係(教師篇)。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6,1–6。原文連結
(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教育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