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專文 | 學術論文作者:如何公平決定?如何偵測潛在的不當掛名?

在本期的電子報中,我們將分享兩個近年國際間在推廣的資源「作者列名排序評分表」與「如何辨識可能有問題的作者列名」;前者能協助心理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更公正地提名論文作者,後者則能協助學術審查委員,辨識出可能涉及不當掛名的作者名單。此外,本期也附上一份海報「偵測怪怪的學術論文作者」,供師生推廣學術倫理之用。

學術倫理知識 | 第六屆世界研究誠信大會:作者列名爭議及掠奪性期刊──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之觀點

在第六屆世界研究誠信大會中,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具高度學術聲望的英國組織「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共同規劃了多場座談和專題演講,以期和與會者一起研析近年科學研究界所面臨的新興挑戰:作者列名爭議及掠奪性出版。本文分享 COPE 對於這兩個議題的觀點與相關建議。

學術倫理知識 | 作者定義及排序原則

近年來因為學術分工更為精細,跨實驗室、跨領域、甚至跨國的合作研究逐漸成為趨勢,許多研究需要仰賴很多研究人員的合作才得以完成。因此,誰有資格成為研究成果的作者,便成為學術成果發表時的重要討論議題。本文分享不同領域(生物醫學、電子與電機工程、心理與社會科學)對於學術作者的原則性定義、作者排序的原則,以及不當的作者掛名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