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2022 年二月 / 第七期
作者:潘璿安
歐盟國家在 2017 年新修定「歐盟研究誠信行為準則」(The European Code of Conduct for Research Integrity),並宣示研究誠信是各大學校院與研究機構的重要共通價值。Path2Integrity 團隊基於「歐盟研究誠信行為準則」的框架,設計與發展出三套分別給中學與大學生、研究生,以及資淺研究者的研究誠信課程。Path2Integrity 團隊同時積極培育種子師資,讓教師們能利用他們所發展出的各式教學媒材,融入到自己既有的專業課程中(如研究方法、專業倫理等),以深化研究誠信。
Path2Integrity 是受歐盟 Horizon 2020 資助的其中一個計畫;Horizon 2020 是全球最大經費規模的開放式創新科技合作平台,執行期限是 2014 年至 2020 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已延至 2022 年中年結束),目的是資助國際間的科學研究、產業創新,以及解決當前的社會議題。為符合 Horizon 2020 的開放式創新理念,由 Path2Integrity 團隊所開發的所有教學媒材都會陸續公開於官網中,無論是否為受過培訓的認證教師,皆可下載使用。以下簡介 Path2Integrity 課程主要的教學媒材,供有興趣的高中教師與大學教師參考。
一、Path2Integrity 課程:主要教學媒材
Path2Integrity 課程的設計理念緊扣「說故事」(storytelling)與「交互角色扮演」(rotatory role-playing)兩種教學策略,並依此開發教學素材與活動。課程共分為三種版本,分別是中學與大學生版(S 系列)、研究生版(M 系列),以及資淺研究者版(Y 系列)。
Path2Integrity 團隊針對每個版本的課程都設計有相對應的一個「兩難情境」(dilemma situation;圖一),以及針對不同的研究誠信主題(如出版倫理、利益衝突、學術寫作等)所特別設計的「學習卡」(learning cards;圖二)。教師在規畫教學活動時,需先確定教學對象與主題,再依此選定適用的學習卡,並利用卡中所提供的活動提示進行客製化的活動設計。在中學與大學生版(S 系列)中共設計有 11 份學習卡,代表有 11 個不同主題的教學模組;研究生版(M 系列)有 8 份學習卡;資淺研究者版(Y 系列)則有 10 份學習卡。Path2Integrity 團隊針對每個版本的課程,都有提供教學指引,教師可下載閱讀,以更瞭解 Path2Integrity 課程的設計理念,以及每個教學活動與媒材的使用方式。


Path2Integrity 希望透過生動的說故事活動,讓學習者能更加認同研究誠信的重要性,並成為負責任研究行為的實踐者。由於在不同的文化與情境中,每位研究相關人員的行為動機與關鍵決策可能不同,因此透過交互角色扮演活動,能讓學習者設身處地運用不同角度與立場去思辨研究誠信,並針對各個不同的研究誠信主題,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理性的辯論與反思。(前述提到的各式教材,請於此處下載)
二、Path2Integrity 課程:臺灣場次紀實
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Horizon 2020 允許旗下計畫展延,也因此臺灣場次的師資培訓計畫直至 2022 年一月才舉行。在本次的培訓中,臺灣共有 14 位大學教師參與培訓,並將成為 Path2Integrity 課程的認證師資。這 14 位大學教師已於今年一月,先完成與 Path2Integrity 團隊的三回合、共 12 小時視訊同步教學。培訓的講師有兩位,分別是來自歐洲研究倫理委員會網絡(European Network of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s)的研究員 Tom Lindemann,以及來自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研究員 Satayesh Lavasani Kjær;兩位講師都參與了 Path2Integrity 課程的研發過程,並負責培育國際種子師資。
在第一回合的課程中,講師分享了 Path2Integrity 的計畫背景與課程發展歷程,並說明在「歐盟研究誠信行為準則」框架下的研究誠信內涵。學員間也彼此分享研究誠信與研究誠信教育對自己的意義,以及過去在教學實務上曾面臨過的挑戰。第二回合的課程則著重於「對話法」(dialogical methods)的應用。採用對話法進行教學,不僅能促進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也能讓學習者更願意交流並嘗試理解彼此的觀點;對話法也是設計「說故事」與「交互角色扮演」活動的基礎。在這回合的課程中,講師也詳細介紹了「學習卡」,包括其設計理念與使用方式,並預告下回合的課程將利用學習卡進行教學示範。在第三回合的課程中,講師首先讓學員省思自己過去的經驗,從中探討優良課程協助者(good facilitators)的特質;學員們身為未來的研究誠信講師,勢必需要善用這些優良的特質去帶領學生探討研究誠信的真諦(圖三)。接著,講師挑選其中一份關於出版倫理(論文作者責任)的學習卡,請學員利用學習卡中的活動提示,分組進行情境故事的建構與編寫,並從不同研究領域的角度,探討論文作者的責任;講師利用這個教學活動,示範如何利用學習卡進行教學,以及如何帶領學生透過建構故事與敘事,進行研究誠信相關主題的討論與思辨。在這回合中,講師也提供了 Path2Integrity 課程的實施成效評估工具,供臺灣教師在未來教學時使用;講師也利用 Microsoft Teams 建立了臺灣學員與 Path2Integrity 團隊的交流社群,作為接下來分享與交流教學實務經驗與心得的平台。

在完成三回合的培訓後,臺灣的教師學員將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進行試教,同時開始將 Path2Integrity 課程逐步推廣至臺灣的大學校院中,提供臺灣學生更多元的研究誠信(學術倫理)學習模式與機會。Path2Integrity 團隊也已於官網中分享了臺灣場次的教學紀實(圖四;全文請點此)。

三、結語
本文作者很高興臺灣能成為歐盟這項重要研究誠信師資培訓計畫的一員,也感謝 14 位大學教師的共襄盛舉,並恭喜他們即將結業並取得證書。在此也歡迎其他對研究誠信教學有興趣的高中與大學教師,瀏覽 Path2Integrity 官方網站,並選用其中的教學素材於現有的專業課程中,以增進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及教學活動的互動性。Path2Integrity 課程已翻譯為多國語言,惟目前尚未有中文版,故教師在設計自己的研究誠信教學時,可優先以英文版為主,並斟酌將部分內容翻譯為中文。
最後,本文作者為臺灣場次的培訓學員之一,也是本次 Path2Integrity 師資培育活動的臺灣聯絡人。若教師們對於使用 Path2Integrity 所開發的教材有使用上的疑問,或想要討論將教材融入於專業課程的作法,都歡迎與本文作者聯繫。
建議引用格式:潘璿安(2022,二月)。歐盟研究誠信師資培訓計畫 Path2Integrity:臺灣場次紀實。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7,1–6。原文連結
(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教育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