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專文 | 發明,究竟是創造,還是欺騙?—以美國矽谷新創公司 Theranos 為例(下)

接續上期的電子報內容,這期我們繼續介紹伊莉莎白霍姆斯,以及她的美國矽谷新創生技公司 Theranos,在短短十五年間從極盛到衰敗的故事。而我們又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電子報專文 | 發明,究竟是創造,還是欺騙?—以美國矽谷新創公司 Theranos 為例(上)

2018 年美國出版了一本暢銷的非小說 Bad Blood,內容在敘述美國矽谷新創生技公司 Theranos 所精心策劃的一場騙局。Theranos 事件的情節有如劇情片,也確定將開拍成電影;這個現實中正在發生、尚未完結的真實故事,當中所牽涉到商業倫理與研究誠信議題,值得我們深究。本期電子報將從事件的脈絡談起,並於下期分析該事件對學術研究界的啟示。

電子報專文 | 違反學術倫理的研究,影響可以有多大:哈佛大學 Piero Anversa 的心臟幹細胞系列研究

違反學術倫理的研究,影響力可以有多大呢?本期將接續這個主題,分享哈佛大學 Anversa 教授在心臟幹細胞研究的造假行為,並探討他的作為,對整個學術界和醫學界所造成的影響,以及這個案件所帶來的啟示。

電子報專文 | 違反學術倫理的研究,影響可以有多大:美國糖研究基金會資助之哈佛大學心臟病評論論文

違反學術倫理的研究,影響力可以有多大呢?本期介紹了一篇發表於 1967 年由哈佛大學教授所做出結論偏頗的心臟病評論論文,對當代的心臟病與飲食關連性研究方向和社會大眾飲食所造成的影響。

電子報專文 | 從研究誠信到負責任的研究與創新—淺談第六屆世界研究誠信大會

第六屆世界研究誠信大會(6th World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tegrity 2019)於六月在香港大學舉辦。本次的會議主題為「研究誠信的新挑戰」(New Challenges for Research Integrity),並於會後發布宣言《科研人員評估之香港準則:維護科研誠信》(Hong Kong Principles)。

電子報專文 | Retraction Watch 網站簡介及其對學術界的啟示

近年來,因為網路科技的發達,一些專門討論學術研究發表及研究誠信議題的網站,也隨之蓬勃興起。其中最知名的網站之一,當屬 Retraction Watch。究竟這是個什麼樣的網站?其成立的宗旨及目標為何?它對學術界產生了哪些啟示?讓我們一起來瞭解。

電子報專文 | 各國違反學術倫理案件之公告現況及分析

違反學術倫理案件是否應該公開?應該公開哪些資訊?目前各國的作法都不盡相同,但若是學術倫理案件已影響到科學研究的進展,受到世界學術社群的矚目及人民關注時,科學研究經費補助機構或是相關的研究機構均會主動公部詳細的案件內容,本期電子報將簡要各國對違反學術倫理案件公告的處理方式,依序分別為:由研究經費補 助機構公告、學術研究機構自行公告及其他單位公告三種類型。

電子報專文 | PubPeer 究竟是個什麼網站?

本期電子報介紹了 PubPeer 網站。 PubPeer 是「出版後同儕評論」的簡稱,由法國學者所創立。PubPeer 成立的初衷是建立線上的期刊討論社群,但至今已發展成為揭發不當研究行為的一種管道;PubPeer 更曾經因為一樁匿名檢舉案,而被論文作者提告……。

電子報專文 | 違反學術倫理之行為是否應有追究時效?

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是否應該有追究時效?本文欲收拋磚引玉之效,藉由 Dr. Garfinkel 來臺灣演講,從其中提出一些臺灣和美國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的不同之處。我們期待臺灣的學界與法界能在法理情、利弊得失、行政資源、以及學術研究的本質等面向,有更多的討論,一起思考是否設置案件的追究時效。

電子報專文 | 什麼是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辛苦作研究的學者,所求的不過就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論文中,讓其他同領域的學者參考和互相交流。但是近年來期刊產業界有些不肖份子(學術界的詐騙集團),使出欺瞞手段,讓不明就裡的學者上當,把辛苦得到的研究成果投入,還繳了一大筆刊登費, 最後不但沒有辦法展現學術績效,反而可能因為這本劣質的期刊而使 得研究成果遭到質疑,真是「賠了文章又折金」。本文希望能提醒各位研究者,慎選發表園地,一起為累積人類知識的進步而努力。